【站在學生前面】(電影《叫我第一名》原著)
- 妥瑞氏症教我成為我夢寐以求的好老師 Front of the class
「當老師」是個很平凡的志願;但是因為「從沒有遇到好老師而下定決心要當老師」,這就不太尋常了。 (封底)
感謝某知名不具的格友推薦電影《叫我第一名》,不只我個人看了小有感觸,就連家中老小都嘰嘰喳喳地討論。秋冬之交,一位點頭之交的圖書館員,力薦嘎眯讀《站在學生前面》,我一看封面提到是電影《叫我第一名》的原著就笑了,忍不住對她表示我已經看過電影啦!她認真再推,說是原著更值得一讀,保證絕不會讓我後悔,更相信我能從中獲得不少省思及助益。於是,我乖乖地聽她的話,將書借回家。
💢 洪蘭在譯序中提到:這本書曾經被拍成電影,中文片名是“叫我第一名”,我覺得片名很不貼切,可能會誤導觀眾(台灣最近也流行以名不符實的書名吸引讀者,如《愛因斯坦的孩子》其實跟愛因斯坦毫無關係,雖然可能對銷售有一時的幫助,但是看完後發現不是這回事時,對書的傷害更大)。本書的作者有嚴重的妥瑞氏症,他不是考第一名的人,不應該叫他第一名,同時,第一名也沒有什麼了不起,是一時、不是一世的榮譽。... ...但願這本書帶給所有孩子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的信心! (原書名:Front of the class)
作者的妥瑞氏症非只一般,並非小小的 tics 罷了,不只一人勸他媽媽帶兒子去驅魔驅邪,他沒遇過伯樂老師,更加深他以成為好老師為職志的信念,確實,光看電影的話,只能看到一小段開朗妥瑞兒成功記,較難窺得作者化挫折為正向力量的豐饒內涵。不僅妥瑞兒和妥瑞家長可讀,凡人皆可自其中汲取激勵人心的火花,和化逆為順的方法及精神。
💢 作者將教育大環境及主流價值觀... ...形容為布滿圓洞的框架,插得進圓洞的才"對",作者提及:「我發現很多人像我一樣,在很特殊的情境時會被社會貼上「不可接受」的標籤。大部分人像根圓柱,可以插入圓洞,天衣無縫,對他們來說,我們這些四方形、三角形或菱形就被看成比較差的人,次等公民。
我們媒體驅動的社會使這些圓柱的人成為膚淺的市民。沒有人比學校的老師更能看清楚,這種想法對我們社會的小朋友所造成的大傷害。這個代價非常巨大,它使這些孩子屈服於這種壓力,用穿什麼「對」的鞋子或有哪一種酷的手機來衡量他的自我價值... ...」
更讚的是,進入作者教師生涯的章節,無論你是學生、家長,抑或是老師,均能迸發啟思,取長補短。我知道有些家長超累,不像作者的媽媽那般氣場強大,我曉得不少老師身心俱疲,實在沒有工夫像作者一樣用心琢磨何謂因材施教,或挖空心思去協助每個孩子都找到適才適性的位置。人家是第一個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的妥瑞人 Brad Cohen 哎,我們是誰啊,我們是我們自己,不必強求,然而,我們絕對可以略微修正,且換個角度想,我們有更可觀的進步空間及成長的無限潛力。
💢 摘句:但是我跟妥瑞氏症共生的生活讓我了解,每個人都有一種「東西」跟隨著他、讓他不好過,有時是偏見,有時是慢性疾病,有時是生理上的限制,有時是生活的環境,或是自我、驕傲,或嫉妒或仇恨,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東西(譯注:就像中國人說的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)。當我們可以控制那個東西時,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有力量、很樂觀;但是當那個東西贏了,我們就往絕望的路上走。關鍵是找到一條可以繞過某個障礙和限制的路,它可能比較彎,有點迂迴,但還是可以讓你到達終點。
你不可能贏所有的事情,沒有人可以,所以你必須學習如何選擇你的戰役。